两侧同时换到之前的修订记录 前一修订版 后一修订版 | 前一修订版 | ||
2020-2021:teams:namespace:初等数论三大定理和缩系乘法群 [2020/06/07 20:57] great_designer [计算模2的幂以5为底给定元素的对数] |
2020-2021:teams:namespace:初等数论三大定理和缩系乘法群 [2020/06/23 17:32] (当前版本) great_designer |
||
---|---|---|---|
行 77: | 行 77: | ||
对于2的幂次:4以下仍然是-1,但是8以上全是1。 | 对于2的幂次:4以下仍然是-1,但是8以上全是1。 | ||
- | 对于一般的整数n,情形如何?只要8不整除n,结论仍然会是-1。当8整除n的时候,情形就非常复杂了,这需要借助中国剩余定理。 | + | 当n有原根的时候,即n属于2、4、$p^a$、$2p^a$的时候,由于缩系是循环群,每个数显然有唯一的数论倒数配对,只有-1不能配对。所以结果还是-1。 |
- | 设2在n中的幂次为v,下面的不定方程有整数解x和y: | + | 对于其他的整数n,情形如何?我们继续考虑配对法,那么关键就变为了求这个方程的解: |
- | $$\frac{n}{2^v}x-2^vy=1$$ | + | $$x^2\equiv 1 \mod n$$ |
+ | |||
+ | 最后要计算全体解的乘积。 | ||
+ | |||
+ | 当n被4整除的时候,2的幂的情形已经解决了。对于非2的幂的情形,n含有其他的奇素因子。设其中一个含a个,即n含有$p^a$,由中国剩余定理,解分为两部分: | ||
+ | |||
+ | $$x\equiv 1 \mod p^a$$ | ||
+ | |||
+ | $$x\equiv -1 \mod p^a$$ | ||
+ | |||
+ | 每一个奇素数p均如此。现在说明,同余于-1的那部分解一定是偶数个,从而全体乘积模$p^a$余数为1。 | ||
+ | |||
+ | 仍旧用配对的思想。对于每一个同余于-1的解,找另外一个与它配对的同余于-1的解。 | ||
+ | |||
+ | 模2的幂的那个维度与它不相关。每有一个模4余1的解,必然也有一个模4余-1的解与它配对。因此是偶数个。 | ||
+ | |||
+ | 同理,模2的幂的部分也可以采用配对法。含有多个奇素数的情形也同理。 | ||
那么最终结果为: | 那么最终结果为: | ||
- | $$\prod\limits_{(a,n)=1}a\equiv \begin{cases}\frac{n}{2^v}x+2^vy=1+2^{v+1}y\quad \bmod n&n \equiv 0 \bmod 8\\-1\quad \bmod n&others\end{cases}$$ | + | $$ |
+ | \prod_{(a,n)=1}a\equiv\begin{cases} | ||
+ | &-1&n=1,2,4,p^{a},2p^{a}, p\ is\ odd\ prime\\ | ||
+ | &1&otherwise\end{cases} | ||
+ | $$ | ||
+ | |||
+ | 注:推理中容易犯的错误是,尽管一个缩系的乘积模某个分量的结果可能是-1,但是在最终得数中含有的分量缩系可能不止一个。 | ||
=====中国剩余定理===== | =====中国剩余定理===== | ||
行 209: | 行 232: | ||
循环结束后,我们得到一个二进制数:在每个得到的h-2处为1,其它处为0。因为我们使用了乘法而不是除法,最后用$2^{t-2}$减去得到的二进制数,就得到了所求的对数。 | 循环结束后,我们得到一个二进制数:在每个得到的h-2处为1,其它处为0。因为我们使用了乘法而不是除法,最后用$2^{t-2}$减去得到的二进制数,就得到了所求的对数。 | ||
+ | |||
+ | |||
+ | =====Euler判别法===== | ||
+ | |||
+ | Euler判别法是对于计算机而言最简单的判断一个数a是不是模素数p的n次剩余的办法。 | ||
+ | |||
+ | 对于人而言就太难了。人一般采用互反律等等的办法笔算。 | ||
+ | |||
+ | 我们熟知模p的缩系乘法群是循环群,那么下面的结论就显然了。 | ||
+ | |||
+ | 首先,如果p-1和n互素,那么a一定是n次剩余。因为这个时候n次方在p的缩系中是一个置换。 | ||
+ | |||
+ | 如果n是p-1的倍数,显然缩系中只有1是n次剩余(p-1次剩余)。 | ||
+ | |||
+ | 那么,如果p-1和n不互素,就可以将n替换为(n,p-1)。这个数一定是p-1的约数,只需要看a是不是(n,p-1)次剩余即可。 | ||
+ | |||
+ | 于是,计算这个式子的值: | ||
+ | |||
+ | $$a^{\frac{p-1}{(n,p-1)}}$$ | ||
+ | |||
+ | 如果这个式子的值为1,说明a是n次剩余,否则就不是n次剩余。这就是欧拉判别法,一般用快速幂算法计算。 | ||
+ | |||
+ | 另外,对于二次非剩余,这个式子的值一定是-1。其他的非剩余则不确定。 | ||
+ | |||
+ | =====原根的判定===== | ||
+ | |||
+ | 既然已经知道模p的缩系乘法群是循环群,那么就有很明显的推论: | ||
+ | |||
+ | 判断g是模素数p原根,则要求对于任意一个n,只要n与p-1不互素,g就不是n次剩余。 | ||
+ | |||
+ | 这显然是一个等价命题。意思就是说,原根和剩余几乎是互斥的概念,原根如果是剩余,只有可能这个次数构成一一对应,即上文的互素。 | ||
+ | |||
+ | 事实上,对于p-1的每一个因数d,只要判断g是不是d次剩余就够了。这个因数甚至可以改进为素因数q。即要求p-1的每一个素因数q: | ||
+ | |||
+ | $$g^{\frac{p-1}{q}}$$ | ||
+ | |||
+ | 这个式子都不是1,则g是原根。 | ||
+ | |||
+ | 模p-1的原根总共有$\varphi(p-1)$个。在随机枚举g的情况下,显然当p-1的素因数非常少的时候,枚举到原根的概率大,最高能达到50%。但是当p-1的素因数很多的时候,枚举到的概率就非常小了。这个概率甚至可以任意趋近于0。总之无论什么情况,都需要枚举多次。 | ||
+ | |||
+ | =====BSGS离散对数算法===== | ||
+ | |||
+ | BSGS(Baby Step Giant Step),即大步小步算法,常用于求解离散对数问题。该算法可以在根号p的时间内求解模p意义下的$\log_a b$。 | ||
+ | |||
+ | 当然,如果a是原根,一定有解。否则不一定有解。 | ||
+ | |||
+ | 由于群的阶是p-1,设待求的对数为: | ||
+ | |||
+ | $$\log_a b=A\left\lceil\sqrt{p-1}\right\rceil-B$$ | ||
+ | |||
+ | 于是A和B都不超过$\sqrt{p-1}$。变形一下就有: | ||
+ | |||
+ | $$a^{A\left\lceil\sqrt{p-1}\right\rceil}\equiv ba^B \mod p$$ | ||
+ | |||
+ | 分别存储等式的两边,用map存储其中一边的结果,枚举另一边时查找即可。 | ||
+ | |||
+ | 因为时间复杂度是根号量级,在大素数情形很高,而反过来的快速幂却是对数量级,是复杂度低的算法,事实上也说明求对数是个世界级难题,至今还没有得到解决。 | |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