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是本文档旧的修订版!
如果 $k_{1},k_{2}$ 互质,则 $k_{1}+k_{2}$ 与 $k_{1}×k_{2}$ 互质。
在自然数集中,小于 $n$ 的质数约有 ${\frac {n} {ln(n)}}$ 个。
$1.$ 对整数 $n>3$ ,则至少存在一个质数 $p$ ,符合 $n<p<2n-2$ 。
$2.$ 对任意自然数 $n > 6$ , 至少存在一个 $4k + 1$ 型和一个 $4k + 3$ 型素数 $p$ 使得 $n < p < 2n$ 。
$3.$ 对任意自然数 $k$ , 存在自然数 $N$ , 对任意自然数 $n > N$ 至少存在 $k$ 个素数 $p$ 使得 $n < p < 2n$ 。
$Miller-Rabin$ 的复杂度是 $O(klogn)$ ,其中 $k$ 是测试次数。
思想: 从小到大枚举分析每一个数,然后同时把当前这个数的所有(比自己大的)倍数记为合数,那么运行结束的时候没有被标记的数就是素数了。
int v[N]; void primes(int n) { memset(v, 0, sizeof v); for(int i = 2;i <= n; ++ i){ if(v[i])continue; for(int j = i;j <= n / i; ++ j) v[i * j] = 1; } }
时间复杂度: $O(nlog_{10}log_{10}n)≈O(n)$ ,所以它的时间复杂度其实是劣于线性筛的。这里补充自然数以及合数的和都是 $O(log_{10}n)$ ,质数为 $O(log_{10}log_{10}n)$ 。
虽然其时间复杂度比较劣,但这种思想是很值得学习的。如果需要筛一个 $[L,R]$ 的区间内的素数,我们需要先看 $sqrt(R)$ 的范围,然后预处理出这个范围内的素数。然后从小到大枚举素数,找到不小于 $L$ 的最小 $p$ 的倍数,且不能是 $p$ 本身,然后按照这个筛法打标记,复杂度是 $O(R-L+{\sqrt {R}})$ 。代码如下:
memset(st, 0, sizeof st); for (int i = 0; i < cnt; i ++ ) { LL p = primes[i];// 先筛一遍 for (LL j = max(p * 2, (l + p - 1) / p * p); j <= r; j += p) st[j - l] = true; }
扫到一个数字 $i$ 时,如果没有标记过,则为质数。
不然 $i$ 为合数,考虑将质数数组中从小到大开始给 $i×prime[j]$ 打标记,直到 $i%prime[j]==0$ ,这时我们找到了 $i$ 的最小质因子 $prime[j]$ ,在此之前的质因子全都比 $i$ 的最小质因子要小,所以打标记的数字,都是因为枚举到了这个数字的最小质因子才打的,之后的数字,因为都比最小质因子要大,所以不打标记,直接 $break$ 。所以每个数字因为只有一个最小质因子,所以只枚举了一次,复杂度为 $O(n)$ 。并且我们在筛的同时,也拿到了 $1~n$ 每个数字的最小质因子。
const int N = 10005; int n, primes[N], cnt,min_prime[N]; bool vis[N]; inline void get_prime() { for(register int i = 2; i <= n; i ++) { if(!vis[i]) primes[ ++ cnt] = i; for(register int j = 1; j <= cnt && i * primes[j] <= n; ++ j) { vis[i * primes[j]] = 1; if(i % primes[j] == 0) { min_prime[i]=prime[j];// 最小质因子 break; } } } }
如果 $n$ 是 $1…n$ 中正约数个数最多的数,且唯一,也就是约数最多且最小,那么 $n$ 就是反素数。
若 $N≤2^{31}$ , $1…N$ 中任何数的不同质因子都不会超过 $10$ 个且所有质因子的质数都不会超过 $30$ 。因为光 $2$ 乘到 $31$ 这个数都比 $N$ 大。所以反素数都可以表示为 $2^{c_{1}}×3^{c_{2}}×5^{c_{3}}×7^{c_{4}}×11^{c_{5}}×13^{c_{6}}×17^{c_{7}}×19^{c_{8}}×23^{c_{9}}×29^{c_{10}}$ ,其中 $c$ 数组递减。
所以我们可以直接 $dfs$ 找到前十个质数
给定一个正整数 $n$ ,输出最小的整数,满足这个整数有 $n$ 个因子,即求因子数一定的最小反素数。
按上面的剪剪枝,乱写就行了。
时间复杂度 $O(n^{\frac {1} {4}})$ ,用来找到 $n$ 的一个素因子 $p$ ,每次找到就一直除它,最不利的情况是每个素因子都是一次幂,所以全部分解的复杂度正常是 $O(n^{\frac {1} {4}}logn)$ 的,但因为质因数越多的时候大小都不一样,正常的对数级别的最后实际上也就是常数级别的影响,所以完全分解也可以看作是 $O(n^{\frac {1} {4}})$ 的。
https://nanti.jisuanke.com/t/42544
给 $t$ 组数据 $(t≤8)$ ,每组数据给一个 $n,x,y,n≤10^{5},2≤x,y≤10^{18}$ ,代表一个长度为 $n$ 的数组 $a_{i},a_{i}≤10^{18}$ ,且保证 $a_{i}$ 之和小于 $y$ 。现在定义 $Z={\prod_{i=1}^{n}}a_{i}!$ 。求最大的 $i$ ,使得 $(Z×X^{i})|Y!$ 。
显然对着一堆阶乘使劲是不可以的,显然 $Y!$ 可以约掉 $Z$ 所有的因子。剩下看 $X$ 都有什么因子,然后提前处理出 $Y!$ 和 $Z$ 中这些因子的幂次,做一个差,然后取所有剩余幂次/一个 $X$ 中有多少个幂次,就是能取多少个 $X$ ,然后取最小值就是答案。而 $X$ 的质因数分解,显然需要 $pollard_rho$ 。
竟然一遍过了 $×$ 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