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arning: session_start(): open(/tmp/sess_d624898432ac38a91e732c118be6ace3, O_RDWR) failed: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(28) in /data/wiki/inc/init.php on line 239

Warning: session_start(): Failed to read session data: files (path: ) in /data/wiki/inc/init.php on line 239

Warning: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-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(output started at /data/wiki/inc/init.php:239) in /data/wiki/inc/auth.php on line 430
Writing /data/wiki/data/cache/d/de2edb2fcb553ea79b79c722a4e13dbc.captchaip failed

Warning: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-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(output started at /data/wiki/inc/init.php:239) in /data/wiki/inc/actions.php on line 38

Warning: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-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(output started at /data/wiki/inc/init.php:239) in /data/wiki/lib/tpl/dokuwiki/main.php on line 12
2020-2021:teams:namespace:最小生成树 [CVBB ACM Team]

用户工具

站点工具


2020-2021:teams:namespace:最小生成树

最小生成树

引言

图论的基础内容,例如稀疏图用邻接链表,稠密图用邻接矩阵,DFS、BFS和Dijkstra都已经写过了,一个重要工具并查集也写过了。那么接下来,本文是图论的核心内容:最小生成树。

最小生成树的定义等等,都已经十分清楚了,无需多讲。还需要用到一个工具叫割集(反圈),列在第一部分。“割集”是离散数学的名词,与任韩图论中“反圈”是同一个概念。割集也称为反圈,是因为在最小生成树体系下割集与圈是对偶的两个概念,很多性质可以照搬。

接下来会简要阐述算法部分:Prim算法(又称反圈法或割集法),可以使用优先队列优化,适用于稠密图,因此常与邻接矩阵搭配;Kruskal算法(避圈法),必须采用并查集优化,适用于稀疏图,因此常与邻接链表搭配。

其他不常见的算法例如Rosenstiehl算法(破圈法),因为难以优化,不如上两种算法好,已经被弃用了,因此不讲。

割集(反圈)

割集(反圈):将图的顶点集划分为两部分,连接两部分的全体边构成割集。将图G的顶点集合V分成非空两部分,S和V-S。图G中连接S和V-S两部分的边的全体,称为G的一个反圈。

简单地来讲,反圈刻画了图G两部分顶点间的连通性。如果这两部分顶点之间连通性强,那么对应的反圈的边数多。同样地,如果这两部分顶点之间连通性弱,那么对应的反圈的边数少。

因此有一个简单结论:

对于图G的支撑子图H,如果H连通,那么H与G的任意一个反圈有公共边。如果H不连通,那么存在G的反圈与H无公共边。

这个模型称为“反圈”的原因,与下面的结论有关。

设T是图G=(V,E)的一个支撑树,则T满足以下特征:

T中没有圈,G-E(T)中没有G的反圈。

T添加任何一条边后,图中的边包含且仅包含一个圈,称为G关于T的一个基本圈。

对于T中任意一条边e,G-E(T)-e中包含且仅包含G的一个反圈,称为G关于T的一个基本反圈。

只需要解释基本反圈的唯一性。事实上这个命题等价于:

从树中任意去掉一条边,恰好包含两个分支。

因此仅当反圈选择的两部分顶点恰好为这两个分支的时候,才能与去掉一条边的树恰好没有公共边。

基本割集(反圈):生成树的每条树枝对应一个基本割集。

割集与生成树至少有一条公共边。

圈与割集有偶数条公共边。

圈在生成树外至少有一条边。

基本圈中的弦,位于圈中树枝的每一个基本割集,不在其他基本割集中。

最小支撑树T满足以下特征:

对于T中任意一条边e,e是由e决定的基本反圈中的最小权边。

对于不在T中的任意一条边e,e是由e决定的基本圈中的最大权边。

Prim算法(反圈法)

第一步:任取一个节点作为初始点。

第二步:从已选点和未选点构成的反圈中,选择权最小的边。如果有多条边权最小,则任选其中一条。

第三步:若在某一步,反圈为空集,则图中没有支撑树。若在某一步,已经选择了图的所有顶点,则所有被选择的边构成最小树,算法终止。

可以看一个程序示例:

//weights为权重数组、n为顶点个数、src为最小树的第一个顶点、edge为最小生成树边
 
void Prim(int weights[][512], int n, int src, int edges[])
{ 
    int minweight[512],min;
    int i,j,k;
    for(i=0;i<n;i++)//初始化相关数组
    {
        minweight[i]=weights[src][i];  //将src顶点与之有边的权值存入数组
        edges[i]=src;  //初始化第一个顶点为src
    }
    minweight[src]=0;   //将第一个顶点src顶点加入生成树
    for(i=1;i<n;i++)
    {
        min=32767;
        for(j=0,k=0;j<n;j++)
        {
            if(minweight[j]!=0&&minweight[j]<min)//在数组中找最小值,其下标为k
            {
                min=minweigth[j];
                k=j;
            }
        }
        minweight[k]=0;  //找到最小树的一个顶点
        for(j=0;j<n;j++)
        {
             if(minweight[j]!=0;&&weights[k][j]<minweight[j] )
             {  
                  minweight[j]=weights[k][j];    //将小于当前权值的边(k,j)权值加入数组中
                  edges[j]=k;   //将边(j,k)信息存入边数组中
             }
         }
    }
}

Kruskal算法(避圈法)

第一步:选取一个无圈支撑子图。初始时选择图的全体节点。

第二步:若图连通,则它是最小支撑树。

第三步:若图不连通,则选择边e,两个端点属于不同分支,并且权最小。重复上述过程。

有趣结论

在本文的最后,介绍一个与生成树(支撑树)有趣的结论:如何编程判断一个图是不是二部图。

如果存在图G的一个支撑树T,使得所有的基本圈长都是偶数,那么G的所有圈长都是偶数,即G是二部图。

当然,如果是二部图,所有圈长都会是偶数,因此随便一个生成树都可以判断,不一定最小。

证明这个结论的关键,在于编程中常用的“异或”运算。

异或运算的实质是,将并集中出现偶数次的元素去掉。为了叙述方便,简记每个节点度数都是偶数的子图为“偶度子图”。有以下显然结论:

非空偶度子图一定有圈。

偶度子图的异或还是偶度子图。

不含奇长圈的图(二部图),异或也不含奇长圈。

于是要证结论等价于:

图G中任意一个圈可以写成基本圈的异或。

这近乎于显然。图G中的圈C,必然有边不在支撑树T中,每一条这样的边都对应一个基本圈。这些基本圈的异或全体可以得到图C0。只要证明C0和C完全相同。

由条件,C0是偶度子图。

对于树T之外,圈C中的边,由基本圈的定义,这些边在C0中存在并且仅存在一次。

对于树T之外,不在圈C中的边,显然也不会在选取的基本圈中,所以不在C0中。

因此考虑C0和C的异或,得到的结果必然包含在树T之内。但是它们的异或是偶度子图,而树T当中没有圈,由于非空偶度子图一定有圈,只能说明C0和C的异或是空集。因此C0和C完全相同。

2020-2021/teams/namespace/最小生成树.1594373007.txt.gz · 最后更改: 2020/07/10 17:23 由 great_designer